搜尋 [傳統式微] 和相關攝影網站

Jul 10, 2009

[中片幅之路 - Rollei 6000 系統]

我之前一直想完成的 Contax 鏡頭介紹文章還剩下兩篇: Planar 100/2 和 Distagon 28/2 ,卻始終遲遲無法完成。主要原因就是我轉換片幅到 120 底片上,並且選擇了自動性高的系統: Rollei 6000 系列。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我前陣子開始,有不少照片都是"正方形"的,那就是 Rollei 的 66 片幅產物。

一開始我決定進到 66 片幅之後我遇到的問題是: Hasselblad or Rollei? 這個問題我思考一陣之後,因為 Rollei 6000 系列的自動化程度高,而 Hasselblad 似乎操作過程較複雜,所以比較傾向 Rollei 。後來又看到 Rollei 是唯一在 Waist Level Finder (WLF, 腰平觀景器) 還有 TTL 測光功能,因為其他的 66 片幅測光都做在 Finder 裡,所以腰平時並不提供測光功能。這又讓我對 Rollei 大為心動。幾番資料考察,到處閱讀國內外有關 Rollei 的網路討論之後,發現 Rollei 的全線鏡頭裡 Schneider 系列似乎好評一致,更甚 Zeiss ,這是最後讓我進入 Rollei 的關鍵性原因。

決定進入 Rollei 之後就要決定機身和鏡頭。不需要 AF 功能的我優先考慮 MF 機身裡最後的機型 6008 Integral 2 (6008i2) ,但是並不好找,所以我就連 6008i 一起考慮,最後是在 Ebay 上相中一組 6008i ,不過這台 6008i 已經被換上了 45 度觀景窗,沒有 WLF 。 6008i 和 6008i2 的差異並不大,所以我也不計較是 i2 還是 i 。

最後我入手的機身是 6008 Integral (簡稱 6008i) ,而鏡頭則選擇了 Schneider 系列。為什麼都是 Schneider 呢? 因為在 135 的系統上我已經用過不少 Zeiss 鏡,豐富的色彩和令人滿意的銳利度讓人一下就掉進了 Contax 的世界裡。但是既然換了片幅,我也想試試其他風味。選擇 Rollei 的原因除了它是一家為了畫質不肯妥協的品牌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既有 Zeiss 也有 Schneider 鏡頭可以選擇。雖然哈蘇在中片幅裡畫質也是頂級的,而且二手市場流通率更高,使用者更眾多,但是我天生反骨,就是不喜歡和別人一樣。(而且我很想試試傳說中的 Schneider 鏡頭)

6008i 是相當高自動化的電子機身,它擁有許多先進且方便的設計,包括:

  1. 方便的片匣的設計,以簡單的拉桿控制片匣擋板,裝卸快速簡易(我超愛這點的)
  2. 獨一無二的機身內建測光(不是在 finder之中),包括 1%點測, 中央重點, 平均5點(Rollei 測光出了名的準),唯一一台用腰平觀景器時仍然能提供測光的機身
  3. 內建過片馬達(很可惜造成機身額外的重量以及體積),有連拍功能
  4. 無限制的重曝覆光次數
  5. 支援 TTL 閃燈控制(需搭配 Metz 閃燈系統及專用接腳)
  6. 快門及光圈皆為 1/3ev 為一檔
  7. 搭配 PQS 鏡頭快門可達 1/1000, PQ 鏡頭則為 1/500
  8. 可旋轉的 645 片匣(4560 片匣),直幅橫幅不必旋轉機身(這個設計真的是相當方便且聰明)
  9. 直覺的曝光模式控制: 光圈優先(機身快門調至 A 檔), 快門優先(鏡頭光圈調至 A 檔), 自動曝光(鏡頭光圈及機身快門皆調至 A 檔),簡而言之,你不想管哪個就把它調去 A 檔。
  10. 更精確的底片焦平面。這點是因為 Rollei 的片匣裝上機身之後,會有個機制讓拍攝時片匣會將底片壓至機身上的焦平面軌道,因此不會因不同的片匣或者機構上的使用磨損造成誤差。也就是說,底片的位置會由機身決定,這個設計也是獨一無二的。
  11. 鏡頭拆裝方便。因為鏡頭和機身是靠電子接點傳遞訊號,不像 Hasselblad V 系列純機械式,需要各機關位置正確才可拆裝。 Rollei 的鏡頭拆裝就和大部份的 135 單眼一樣簡單。
  12. 相當方便的把手,這對習慣 135 拍攝姿勢的我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13. 電子快門線除了控制快門釋放,還多了一個開關來控制反光鏡預升。我在 135 時很少預升反光鏡,上了 120 系統之後就愛上預升反光鏡的功能了.. 得到的影像真是太銳利了!!
  14. 相當多的隱藏功能,你在說明書上不會看到...像是
    • 可透過 Master Control Unit 控制調整機身內部參數。我知道一個神奇的功能是把自拍器開關改成馬達慢速靜音過片模式開關。慢速靜音過片可以在拍攝生態照時抑制噪音,避免嚇走拍攝對象。
    • 外接式程式化曝光控制器,可以設定定時曝光,曝光次數,及曝光時間進行科學動態紀錄攝影等。
    • 還有很多我不曉得的功能....

事實上, Rollei 6000 系統某種程度上而言更適合棚內,它配備了前所未有的完整電子自動化功能,以及全部以畫質為設計的中心考量,因此 Rollei 無法兼顧重量及可攜性。加上需要電力驅動快門,使得許多風景攝影師選擇了 Hasselblad V 系列。我們比較常看到的二手 Rollei 6000 系統配備通常是來自職業商攝的領域。這也是為什麼 Hasselblad 的二手市場較為流通。不只是機身上的差異,鏡頭的設計也看得出 Rollei 根本不在乎使用者是否能負荷其重量, Schneider 的鏡頭往往光圈比 Zeiss 系列大上一級,也重上近一倍。舉例來說, Schneider 80/2 和 Zeiss 80/2.8 的重量各是 960g 和 590g,而中長焦部份 Schneider 180/2.8 重量為 1525g, Zeiss 150/4 重量為 890g。可以看得出來,若以風景攝影,我想大部份的朋友會考慮重量較輕便的 Zeiss 鏡頭。鮮少人願意像我整天背著超過 7Kg 到處拍照。但是我背得很甘願。這大概是我傻的地方..

由於 Rollei 的配件二手市場上流通量並不多,並且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初步的系統配置是:

  1. 6008 Integral 機身, 120/66片匣兩個,4560 片匣一個。
  2. 長焦部份: Schneider Tele-Xenar 180mm/f2.8
  3. 標準鏡: Schneider Xenotar 80mm/f2
  4. 廣角端: Schneider Super-Angulon 40mm/f3.5
  5. 近攝: 17mm 和 34mm Extension Tube
未來的第一目標大概是 300mm/f4 APO 吧。90mm/f4 APO 並不是首選,因為已經有了標準鏡王 80/2 ,暫時不會對 90/4 APO 動心。或者是兩倍鏡來代替 300 APO ,因為 300 APO 實在太重啦!... 總之目前系統已經達成了初步配置。

僅以此文紀念,"傳統式微" 正式邁進 120 系統,未來以 Rollei 6000 系統以及全線 Schneider 鏡頭與各位網友繼續分享作品。

5 comments:

艾美 said...

看你的網誌【當然不是針對這一篇】
突然有一種非常陌生的感覺

有一種
這麼些年來 原來我對你的了解
竟然趨近於零...
的感覺


Anonymous said...

謝謝你的分享。

請教一下,Super-Angulon 40/3.5 PQ大約行情在哪?目前正在考慮該鏡或是50/4 PQ。但誠如您說的,應該玩玩Schneider。目前我只有Zenotar 80/2.8 PQS。 祝新年快樂。

-((K))

Angus said...

>> Thanksalot
Super-Angulon 40/3.5 的大約行情不是很好掌握。最近看到在 Ebay 上大多都是在 US$ 1900 到 2200 之間。不過這顆鏡頭因為又小畫質又好,願意出讓的人不多,已經很少見到了。也祝您新年快樂,順利入手 40mm/f3.5!

Anonymous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Anonymous said...

請多上傳您的作品,期待信乃達在你手中的精彩展現!謝謝